十四岁的少女琳达和父母生活在明尼苏达州北部森林的湖边小屋里。为了逃离孤独的生活,她为自己起了个新名字“玛德琳”。但从前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,使得她在学校里依然显得格格不入。但命运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。琳达的生活似乎出现了转机——在一位新来的历史老师的鼓励下,她参加了“历史之旅”竞赛,并以《狼的历史》为题做了一次演讲;另一方面,新搬来的年轻夫妇热情好客,也向琳达敞开了“家庭”的温馨之门。正当她感觉自己可以顺利“融入”人群之时,却发现成人世界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——刚熟悉起来的历史老师被指控品行不端,而看似热心善良的新邻居却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家庭关系。善良与歹念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的。在目睹这一切后,琳达终于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观察这个世界,但也因此走向了更深的孤独。故事充满诗意而又复杂,融合了惊悚悬疑的元素,既令人心碎又令人难忘。也许,穿越荆棘就是成长,而伤口,恰恰代表足够坚强。
开始阅读《洛丽塔》(Lolita)是作者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,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,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。《洛丽塔》是影响世界的百部文学名著之一。小说故事生动,情节曲折,开创了现代两性文学伦理上的新视角,淡化了常识上的社会内涵与道德是非,完成了"年少的美国诱惑衰老的欧洲"的寓言。《洛丽塔》原著问世五十年来第一部中文全译本。纳博科夫最著名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。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(Vladimir Nabokov, 1899-1977),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。1899年4月23日,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。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,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。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,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。 1940年,纳博科夫移居美国,在威尔斯理、斯坦福、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,以小说家、诗人、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,著有《庶出的标志》、《洛丽塔》、《普宁》和《微暗的火》等长篇小说。 1955年9月15日,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《洛丽塔》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。 1961年,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;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。
开始阅读两个即将结合的灵魂和肉体,在一天的时间里,在搭车游戏中,(借助米兰昆德拉的叙述)我们目睹他们面对人性最惊心动魄的考验、放纵与失落。 “鱼玄机杀人,给下了大狱。”日本作家森欧外,钩沉一段停留在历史阴影中的温庭筠的爱情传奇。 川端康成借“一保女人的胳膊”,勾画一个男人血脉奔涌的诡异情爱。 爱情是每个人一生中必将遭遇的事件,我们享受着自己的爱情,同时也阅读着别人的爱情。阅读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愉悦。本书编选了不同国家、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创作的短篇爱情小说,包括:歌德、普鲁斯特、普希金、蒲宁、泰戈尔、莫泊桑、茨威格、屠格涅夫、川端康成、里尔克等
开始阅读